从中医角度探讨脱发病因病机

时间:2017-10-5来源:检查鉴别 作者:佚名 点击:

摘要

脱发症,属于中医"斑秃"、“油风”等病范围,是皮肤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有关脱发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早有论述,本文主要从肝肾、气血、肺损、脾虚生湿、血瘀、血热、湿热、肝郁、痰瘀、失精、胎弱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肝肾不足

肾虚说源于《黄帝内经》,该书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肾藏五脏六腑之精华,精虚不能代生阴血,致使毛发生长少源,故证见脱发或头发过早花白。《素问·六节藏象》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内经》云:“血气盛则肾气强,肾气强则骨髓充养,故发黑,血气虚则肾气弱,肾气弱则骨髓枯竭,故发白而脱落”。《素问·五藏生成篇》亦云:“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中医学认为“发为肾之候”,“发为血之余”,头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与肝血肾精的盛衰有密切的关系,精盛血旺,则头发润泽茂盛,精虚血少,则头发枯槁脱落,其中尤与肾气的盛衰关系最为密切。赵炳南认为斑秃病因多因肝肾亏虚,阴血不足,血气亏虚,风邪入侵,血盛风燥,以致毛发失养则脱落。治宜滋补肝肾,养血祛风而生发,方用神应养真丹加减。

、气血不足

明代《医述》说:“人身毫毛皆微而发独盛者,何也?百脉会于百会,血气止而为之生发也”。由此可见,毛发的生长荣枯与脏腑气血关系密切。《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说:“血气皆少无毛,有则稀枯悴”。《外科正宗》亦云:“油风乃血虚不能随气荣养肌肤,故毛发根空脱落成片,皮肤光亮,痒如虫行,此皆风热乘虚攻注而然”。多数医家认为血虚不能随气荣养肌肤,以致毛孔开张,风邪乘虚入侵,风盛血燥,发失所养而成片脱落。丹溪云:“脉弦气弱,皮毛枯槁,头发脱落,黄芪建中汤主之”。《外科证治全书》中云:“脱发及脐下痛者,四君子汤加熟地黄,鹿角胶……”。秦万章认为,血气不足,不能上注于发,发失所养,以至脱落,故常用健脾养血祛风之法以治之。

3、肺损

《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素问·痿论》云:“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灵枢·经脉篇》云:“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灵枢·决气》亦云:“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灵枢·本神》云:“肺,喜乐无极则伤魄,伤魄则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可见皮毛荣枯与否,最终与肺有直接关系,皮毛是通过肺的宣发布散来获得气血濡养的。另外,肺主卫气,卫气通过肺的布散而行使其“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的功能。故蔡凤群认为气虚脱发主因在肺气,治疗时从肺气虚着手,采用培土生金法健脾补肺,佐以宣肺调气,可见成效。对于脱发的其他证型可在治疗中配以宣肺达气的药物,均有事半功倍之效,说明了肺气调畅在毛发生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脾虚生湿

“土湿则滋生万物”,是与土燥相对而言的,若水湿之邪久滞土地,万物岂有不衰而生者,脾虚水湿久滞,浸溢肌肤,上泛头面,发失气血之荣养,独遭水湿之侵蚀,时暂为害不甚,日久不脱何待,正如久涝之禾苗,未有不亡者。岳美中在“一味茯苓饮治发秃”条下说:“发秃多因水气上泛巅顶,侵蚀其根,使发根腐而脱落”。可见水湿浸滞型早已被专家认同,临证时当以健脾利水为救治之法。可配伍藕节,乃借其逐瘀活血之力以疏通被水湿久滞之脉络。

5、血瘀

《血证论·瘀血》云:“凡离经之血,与荣养周身之血已暌绝而不合,瘀血在上焦,或发脱不生。”《医林改错·通窍活血汤所治之症目》:“……头发脱落,名医书皆言伤血,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络,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中医学认为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瘀血阻滞了气血精微的转输,使毛囊局部失养,故毛发脱而不生。自王清任在《医林改错》通窍活血汤中提出血瘀为脱发的重要原因后,后世医家多从之,活血化瘀成为治疗脱发的一个重要原则。中医认为久病可入络,对于严重脱发(如普秃,全秃)或病程长的秃发,更应注重活血化瘀,并宜加用通络之品,如地龙、僵蚕、全蝎、蜈蚣等。将外用药中加入酒或辣椒类刺激药物,其目的也是促进血行。通窍活血汤原方煎服法用黄酒半斤,其目的还是促进血行,因为酒为辛散之品,善通血脉。汪昂说:“用为向导,可通行一身之表,行药至至高之分。”

6、血热

金代《儒门事亲》说:“年少发早白落,此血热太过也。世俗止知血者血之余,血衰故尔。岂不知热而发反不茂!肝者,木也。火多水少,木反不荣;火致于顶,炎上之甚也。热病汗后,发多脱落,岂有寒邪?血为水谷精微所化,以奉养周身,若过食辛热炙博之味,或情志抑郁化火,或年少气血方刚,肝木化火皆能暗耗阴血,或者血热生风,风热随气上泛于巅顶,毛根得不到阴血的滋养,头发就会突然脱落,或焦黄或早白等”。

7、湿热

《素问·五脏生成篇》谓:“……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清代《临证指南》说:“湿从内生者,必旁洁酒澧过度,或嗜饮茶物,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腻之物”。说明恣食肥甘,容易伤胃损脾,湿热内蕴,循经上蒸巅顶,侵蚀发根白浆,导致头发粘腻,或头发稀少,或均匀性脱落。也有人认为该病与脾失健运亦有关联,由于水谷运化失常,郁于肌肤,久之化热炼痰,阻于脉络,湿热炼痰为瘀,加入风邪侵袭以致脱发。

8、肝郁

患者情志抑郁,肝火偏亢,湿热熏蒸肝胆,均可致肝失疏泄,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失养,毛发脱落不生。孟令军阐述脱发从肝论治的机理,并针对不同病症分别采用养血补肝、疏肝理气、清肝泻火、清泄肝胆湿热等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张学莲认为脱发伴痒此乃风动之象。由于脱发之人多忧思过度,易伤脾胃,致气血生化来源不足,肝之藏血减少;或暴怒伤肝,或抑郁过度,使肝之疏泄失调,肝气郁结,日久化火,耗伤肝之阴血,阴虚则阳亢,虚阳上浮与外风之邪相合,两阳相煽而发落,诸症皆备。

9、痰瘀

何养宁认为痰瘀是导致脂溢性脱发的基本原因,因该病以脑力劳动者多见,长期精神紧张,情绪压抑,嗜烟酒,这些因素易损及心脾气血而致瘀,痰瘀痹阻经络,阻塞气窍而致秃。

10、失精

汉代《金匮要略》说:“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为清谷亡血失精”。所谓失精家,是指平素失精的男性患者,精泄过多,造成精室血海空损,阳气也随精外泄,证见龟头冷、目眩发落等。

11、胎弱

古人认为怀孕七个月后,始见毛发生长。受胎之时,若禀赋不足,胎气虚怯,则肾气匮乏,头发生长迟缓或者稀少,或者焦枯色黄少华。诚如《清·兰台轨范小儿》所说:“发久不生,生则不黑,皆胎弱。”

优秀中医公众







































南京白癜风医院
最好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hzlqsc.com/jcjb/5428.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脱发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