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察者不可替代的信息宝库我读参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的好 https://m.39.net/nk/a_4781919.html
「本文来源:参考消息」
我的办公室现在很拥挤也很乱,主要原因是堆了很多书报,其中相当大一部分便是《参考消息》。
这是一份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七号在江西瑞金创刊的报纸,目前是国内发行量第一、世界第五的日报。它上面登的主要是翻译过来的外国媒体的消息,这在全球可能也是独一无二。
我第一次看到它,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时,父亲从办公室拿回来的,它好像打开了一个奇妙的万花筒,就成了我最喜欢的报纸之一。
目前我看过的《参考消息》基本都没有扔。实在太多了,我就用剪刀把一些我觉得有意思的剪下来,装在纸盒子里,现在有了许多盒。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还做这种事情,看上去有些古旧。我也试了试不这样做,但发现不行。这可能来源于《参考消息》的不可替代性。
我剪下来的《参考消息》资料涉及各个方面的内容,但比较多的是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人类科技进步。《参考消息》最有意思的是,它每天都有一个科技版,报道世界科技的最新动向。我作为科幻作家和中国科普作协的会员,必须要看。很多读起来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比如我曾经剪下来一篇《银河系遍布“定时炸弹”?》的文章,它是美国每日科学网站二零一一年九月六号的报道。它开头写道,“在好莱坞大片《生死时速》中,一辆巴士安装了一种特殊炸弹,一旦汽车奔跑速度低于每小时五十英里,炸弹就会爆炸。这种设定让一部动作电影的情节变得紧张刺激。有趣的是,宇宙中也存在同样的情形。”原来,新的研究显示,一些老恒星是靠迅速自转来支撑自身的,一旦慢下来,就会爆炸成超新星。我们的银河系分布着成千上万颗这种“定时炸弹”。我觉得它个报道给我提供了一条科幻的线索。我设想这样的恒星可能被外星人用作武器,用人为方式让它们慢下来,这样会引起宇宙的动荡乃至战争。
二零一二年有一篇文章《海洋变冷可导致流感大流行》,从一个比较新颖角度预告了我们正面对微生物传染病的威胁,这也可以写成一个很棒的科幻小说。
还有的跟人物有关,也是我爱读的,比如《霍金:天堂和来生只是“童话”》,这篇报道通过采访霍金,阐述了什么是科学之美,解释了宗教与科学有何不同。它还讲到了M理论,认为宇宙有十一个维度,并存在超对称性。
还有的文章跟生活有关,读来也颇有趣,比如《女司机更易出交通事故》,这是密歇根大学的科学家调查了美国六百五十万件交通事故后得出的结论,有很硬的数据和事实支持。我还剪过一篇文章叫《专家认为人类聪明程度有上限》,它得出的结论是任何永久性“提升”人类智力的新药或新技术可能都是危险的,这击破了一些科幻小说企图塑造超人的梦想。有不少报道带有猜想性,比如《火星因核爆炸呈现红色?》《地球生命或始于新遗传物质TNA?》等,这些也都是科幻小说创作的很好素材。
还有一些新的发现,我首先听说,也是来自《参考消息》,比如二零一八年七月十八号英国广播公司播发了一篇文章《科学家为地球历史划分新篇章》,说地质学家把过去的四千二百年划分为地球历史上一个独特时期,称作“梅加拉亚期”,这个时期开始的标志是一场大旱灾,它摧毁了全球范围内许多文明。我便想,那时的中国是什么时期呢?查了查是第一个朝代夏朝刚建立。说到科技方面,《参考消息》还详尽报道了世界上最新的各种军事技术的进展,作为军事发烧友也是不可错过的。
作者资料图
二是世界政治变化。今年是“九一一”事件二十周年,美军撤出阿富汗。人们对此讨论也非常多。我就回头去找我剪过的报纸来做对比。我发现“九一一”事件十周年时,《参考消息》曾做了连续的专题报道。其中翻译了日本《朝日新闻》的文章《世界改变了吗?》,记者采访了三个重要人物,一个是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它讲美国在输出恐怖而非希望;一个是土耳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穆克,他说本·拉登为何在巴基斯坦和土耳其拥有如此高的人气,乃是因为贫穷的第三世界人民对西方世界充满愤怒;三是挪威前首相亚格兰,他说欧洲的分化变得越来越明显了。这一年十二月还有美国《国家利益》的一篇文章《美国时代的终结》,它得出的结论在今天看来更是有趣。
我一直很
- 上一篇文章: 无锡举行2020年上半年互联网新闻信息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