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创规律探析以医述重症监护室
「本文来源:科普中国」
叙事医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科普创作方向。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生丽塔·卡伦(RitaCharon)首先提出叙事医学概念。年,郭莉萍翻译引进了丽塔·卡伦的《叙事医学:尊重疾病的故事》(NarrativeMedicine:HonoringtheStoryofIllness,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年版),这是叙事医学在我国起步的标志性事件。本文尝试以叙事医学代表作《医述:重症监护室里的故事》(人民卫生出版社年版,见图1,简称《医述》)为例,分析如何发现优秀的叙事医学作品。
图1《医述:重症监护室里的故事》(人民卫生出版社,年4月)
一、叙事医学及其意义
叙事医学是指“由具有叙事能力的医生实践的医学”,而叙事能力指的是“认识、吸收、解释并被疾病的故事所感动的能力”[1]。叙事医学实践可以使医生回顾医疗的过程,理解患者的苦难,窥见疾病的全貌。叙事医学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字、图片、影视作品,为叙事医学作品。
笔者于年接手策划了《医述:重症监护室里的故事》,该书于年4月10日出版,同年国内《叙事医学》杂志创刊。《医述》出版后,在重症医学领域引起了较大反响。国内各大学术研讨会、医院及医学高校先后邀请作者殳儆进行叙事医学学术交流、报告,该书被国内医学人文的资深专家评价为叙事医学代表作之一。
在从事医学出版工作的过程中,笔者深刻感受到叙事医学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医学是一门关系到每个人生命健康的学科,如果把医学比作一条从古代流淌至今的河流,医生和大众则站在河的两岸,而叙事医学则可以搭建起一座坚实的桥梁,它可以大大缩小医患之间的知识鸿沟,弥合医患的裂隙,帮助患者理解和信任医疗决策,也有助于医生反思医疗的局限、患者的获益如何最大化,在当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叙事医学作品的价值判断
当下的阅读是快餐式阅读时代,医生故事也充斥着大大小小的网站及
- 上一篇文章: 新冠疫情和2020年科学研究非凡的一年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