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下的零售变革
金牌白癜风专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20/5778422.html
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过程和影响
随着消费互联网发展逐渐进入成熟阶段以及持续的消费升级,需求侧的发展正在不断推动产业供给侧的改革。在产业供给侧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应运而生,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对传统产业链进行整合优化,打通供销通道,去除不增值冗余环节,通过信息连通,供需匹配,建立新模式下的产业价值网络连接;另一方面,以共享经济模式汇聚产业服务资源,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技术、金融等赋能,带动产业链整体转型升级。这种以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推动的产业链整体结构优化正在成为各实体产业积极探索的方向。产业互联网对于供应链的创新和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再创造,会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和从产品到服务转型发展的方向。
二、产业互联网对各个行业的重塑
产业互联网,是传统网络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部门的深度融合与应用所形成的新型技术范式与经济活动。产业互联网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覆盖企业生产经营各部门、各环节的广泛连接,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信息技术改善企业经营活动的精准性、敏捷性,提高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产业互联网的整体演进逻辑是从前端消费、应用层面向后端产业、价值链上游迁移。产业互联网对各个行业的重塑将有两个不同的力量推动,一条是由行业龙头、消费互联网平台企业引领的巨头引领模式,另外一条是由行业龙头、技术创新者引领的业务场景驱动的产品服务推广模式。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或者将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价值链的数字化改造(研发、制作、加工、服务、营销、流通、零售)
2)产业链的核心要素驱动(数据采集、传输、资源调配、供需匹配)
3)通过数据创造价值(聚合、释放、流通、效率)
4)与消费互联网深度融合(产生更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产业互联网通过新理念、新技术、新平台的应用,帮助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实现连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互联网+(互联网公司融合传统行业)及+互联网(传统行业利用互联网技术)。产业互联网将会重构经济社会中的生产经营生态,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经营管理、运营管理、商业模式,从而帮助企业达到实现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人效提升的目的。产业互联网对社会、经济、企业的重构包括以下三种潜在模式:
1)数据赋能,提高生产效率。
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的攀升,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压力。通过发展产业互联网,发挥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和系统的作用,不仅有利于企业节约工资支出,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优化生产工艺,从而提升良品率、降低原材料损耗、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改善生产效率。目前许多企业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农业、制造业生产参数、物流配送进行优化,能够使产量、品质、供应链响应时间获得显著提高。
2)打通产销,快速响应市场。
供给与需求不协调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供需双方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供给方无法准确了解市场需求及其变化趋势,从而出现供给与需求的错配,造成库存积压、产能过剩。通过打通消费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连接或由实体部门建立与用户的直接联系,实体企业能够更精准地掌握用户需求,更好地设计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并基于数字孪生、智能制造的高度柔性重构生产系统,实现低成本大规模定制甚至按需定制。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将供应链上下游连接起来,能够使企业根据需求排产,尽可能降低库存,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而且能够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可追溯,改善供需信息不对称状况,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3)业务创新,拓展增值空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既有产业的深度融合会带动各个产业在产品、商业模式、业态等方面的创新,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吸引力、竞争力,催生新的市场需求。许多企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全面整合产品和服务,开展在线监测、个性化定制、信息增值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等服务型活动,不但增加了用户黏性,而且通过把一次性的产品销售收入转化为持续的服务收入,促进了收入与利润的增长。
三、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关联与区别
消费互联网是过去20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成果,它是以满足消费者在互联网端的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互联网类型,消费互联网最著名的特征就是网络效应和平台效应。消费互联网主要有三个特点:以消费者为主体、具有媒体属性即主要由提供资讯的门户网站和社交媒体组成、具有产业属性即主要由为消费者提供生活服务类的电子商务组成。可以说它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早期。
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区别主要有两个:
1)用户主体不同:产业互联网针对各行各业的生产者,而消费互联网针对的是个人用户。消费互联网最终会在电子商务、社交等各个领域产生寡头垄断。消费互联网更多是和C端直接关联的营销、销售、服务环节的互联网化。产业互联网就是对产供销全产业链的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互联网化。消费互联网多是直接到C端,想要把中间的B端消灭掉,尤其是线下的B端(商家)。而产业互联网则是想要透过线下的B端去连接C端,对B端是一种赋能和加持的逻辑。
2)发展起因不同:产业互联网的目的在于通过生产、资源整合实现快速发展。消费互联网的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的某些生活体验和消费需求。产业互联网将会在产业各环节中产生生态共同体。产业互联网是消费互联网向B端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它将再一次改变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发展历程。
四、产业互联网对零售行业供应链的影响
传统的供应链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了将产品或服务交付给最终用户,由上游与下游企业共同建立的网链状组织”,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而产业互联网将供应链变为一种新的生产组织模式并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动能,成为一种全新的、数字化的、智能化的新型供应链。其中供应链的核心:供应链结构、供应链流程和供应链要素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首先在供应链结构方面,传统供应链以企业为分析单元,强调企业之间的协同管理与合作,是非常典型的“链”合作;而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使供应链管理的结构扩展到了产业集群,尤其是以互联网为技术手段的虚拟产业集群,强调产业生态与生态之间的协同与合作,是典型的“网”合作。这种合作结构既包括上下游不同环节的垂直合作,也包括同类环节之间横向合作以及跨地区、跨行业的斜向合作,因此,供应链结构趋向于既松耦合又高度组织化的网状结构。
其次在供应链流程方面,新型供应链高度强调专业分工基础上的资源整合,即各参与者基于各自的核心资源、知识和能力,通过跨界融合推动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交付等全过程的高效运营,从而实现供应链运营的同步化、交互化协同价值创造。“同步化”意味着通过产业互联网实现供应链各流程以及流程中的各环节实时的协同计划、决策和运营;“交互化”是指供应链参与各方既是产品或服务的接收者,也是产品或服务价值体现/创造的重要参与者,相互之间通过互动来协同创造价值,因此,新型供应链整体流程呈现出多维、复杂的交织过程。
最后,在供应链管理要素上,基于产业互联网的集成要素创新管理是新型供应链的核心,这种集成要素创新强调供应链全要素创新和要素集合创新。前者指的是供应链计划、供应链采购、供应链生产、供应链分销、供应链退货以及供应链保障各活动环节的创新;后者是指通过将各参与主体结合起来而产生的协同创新。在上述变化条件下,供应链对效率和效益目标的追求更
- 上一篇文章: 关于北京市尚亦城北京科技会展有限公司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