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备考全国顶尖名校ldquo新
长按图片识别即可参与
又到了周末练笔时间!
今天,本喵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最新的三道作文题,都是全国各地顶尖名校联考中出现的考题,赶紧动动笔头来写一写吧!
01
届高三新高考八省顶尖名校大联考
广东实验中学、东北育才中学
石家庄二中、华中师大一附中
西南大学附中、南京师大附中
湖南师大附中、福州一中
考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年圣诞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战场上出现了奇异的一幕:战线两侧的同盟国和协约国士兵不约而同地放下武器,爬出战壕,走到曾经的“无人区”庆祝节日,交换礼品。这就是著名的“圣诞节停战”。人性的光芒终未被残酷的战争所掩埋。
材料二:年,科特迪瓦内战频仍。足球明星德罗巴提议将3月的非洲杯预选赛放在叛军首都布尔凯举行,并邀请名政府军前往观战,还送给叛军领袖一双印着“为了和平而团结”的球鞋。这是内战爆发以来双方首次没有敌意的见面,最终,科特迪瓦5球大胜,大家共同欢呼。足球竟成为了化解战争的和平使者。
材料三: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面对人类面临的挑战,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团结而不是制造隔阂,推进合作而不是挑起冲突。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习近平在年11月12日的《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致辞》
年还剩下最后几天,校团委计划举办一个“祈愿世界和平”的主题团会。请你围绕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材料审题
材料一是一战时期“圣诞节停战”事件,结尾有关键句:人性的光芒终未被残酷的战争所掩埋。材料二是球星德罗巴以足球比赛化解战争危机的故事,结尾有关键句:足球成了化解战争的和平使者。材料三是习主席致辞的摘选,关键信息是: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给出的提示材料和写作任务来看,这道题是以“和平”为主题组织的,考生审题立意、构思行文都应该紧扣这个中心,比如:和平是历史潮流、人心所向、时代的主题;反对战争,抛下敌意,拥抱和平;团结合作,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考场范本
历史的接力棒传承到我们新一代青年的手上,我们应当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敢于面对世界目前的挑战,主动走向国际,加强团结、携手共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龟缩于一隅,不是中国青年的态度;心中有四方天地,才是追求世界和平的航标。
(作者:张芸菲)
02
湖北十一校高三第一次联考
考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文课上,老师介绍王勃的生平:他勤奋好学,六岁能诗,诗情英迈;九岁时,撰写《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所注《汉书》错误;16岁科试及第;任沛王府修撰,沛王与英王斗鸡,写《檄英王斗鸡文》为沛王助兴,被高宗斥责“身为博士,不行劝诫,反作檄文,夸大事态”而免官;后私杀官奴,再次被贬;滕王阁盛会上,他一挥而就,成就千古绝唱《滕王阁序》;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溺水而死,年仅二十六岁。
老师还介绍了唐人裴行俭对他的评价:他认为王勃“虽有才华,却浮躁浅露”,并评论说,“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意为,要想实现远大志向,应当先培养器量见识,其次才是文才技艺。
王勃过人的才华和坎坷的经历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王勃英年早逝,让同学们喟叹不已;而裴行俭的“致远”一词,又让同学们陷入沉思。他们纷纷发言,有人说,才高致远;有人说,行稳致远;有人说,经历风雨,才能致远……
假如你在这堂课上参与讨论,你会阐述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材料审题
以史为鉴,以人为鉴,鉴往知来。命题者让考生在评判历史人物中思考确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用以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可以说,王勃勤奋好学,应该予以肯定;但写《檄英王斗鸡文》,才华刻用于斯,做法是值得商榷的,而其私杀官奴的行为更应予以否定。考生应认识到文才技艺固然重要,但格局亦不可或缺,更要重视人才之品德。
材料限定了写作情境,语文课上由对王勃的生平介绍和唐高宗、裴行俭对其的评价引发讨论,讨论中三个“有人说”表明三种观点,三种观点见仁见智,可以任选,可以优选,可以综合,亦可另选角度立意,考生只要结合材料,阐述自己的看法即可。
考场范本
正如裴行俭所说,王勃的几次贬官都是因为他在为人处世时,没有尽到“博士”、官吏的职责,而把一切当成一场玩笑。所以纵使王勃才高,可世界是有规则的,社会是有秩序的,才华不能僭越。所以只要我们仍和社会有关联,就不能恃才放旷,就要沉稳行事。“行稳致远”的“远”是现实的远,我们的气量胆识都在帮我们到达现实中那个真真切切的目的地。在社会里,在生活中,我们要认同现实的游戏规则,只有把每个细节都落实好,保持沉稳而非浮躁,才能一步步走近成功。
(作者:郑帅钢)
03
全国百所名校高三大联考调研
考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秋季开学后,某大学在部分教室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系统自动签到签退,并全程监控学生上课听讲情况,连发呆、打瞌睡和玩手机等行为都能识别出来。安装这一系统后,选课和“替同学答到”或将成为历史。不过,这一做法却在网上引发了巨大争议。
你怎么看待校方这一做法?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材料审题
针对大学利用人脸识别系统签到签退,并全程监控学生上课听讲情况“这一做法”,考生可以见仁见智。比如:系统自动签到签退并全程监控学生上课听讲情况,显然是“这一做法”的初衷,考生可以站在这一角度肯定之;为保证课堂效果,利用“人脸识别”来合理监督虽然情有可原,但这只是治“标”,而非治“本”,考生站在这一角度可以否定之……
而究竟什么样的大学课堂管理才切实有效,考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考,对确定的立意进行分析论证。可以由大学的教学方式、课堂模式都迥异于中小学阶段的实际情况入手;也可以谈以“人脸识别系统”来防止大学生逃课、代签到虽然情有可原,但实时“人脸监控”让人难以接受等。
考场范本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相信没有人愿意自己的课堂表情被实时监控,甚至记录在案。高中阶段尚且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大学教育又岂能只是依赖科技的无死角监控?如果是这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何存?正如梅贻琦校长所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与其依靠科技监控提高课堂的效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如从大师的角度入手。相信真正精彩的课堂,一定会座无虚席,学生一定会全情投入。这岂不是更好?
-END-
版权声明:
部分内容汇编整理自湘语文、新课标大语文,贵在分享,如有不妥,请联系后台删除。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脊髓炎的病因是什么有哪些症状表现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