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四十年改变了中国虎嗅APP
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比较好 http://m.39.net/news/a_5221502.html
“当今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彼得·德鲁克《德鲁克日志》。作者:董二千,编辑:杨旭然,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年,在美团上线一周年的发布会上,美团给到场媒体人员每人一张元充值卡,让他们去体验团购。
彼时的团购仍是个新鲜事,但在发布会现场,王兴却说出了句自吹自擂一样的断言:“团购是超完美的商业模式”。
随后几年的时间里,团购风风火火的发展起来,“千团大战”结束之后,团购开始成为人们消费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一部分。几年之后,“拼团购”与“社区团购”火爆,曾经消失在公众视野中的团购概念卷土重来。
是团购概念的延伸,还是披着团购外衣的全新商业模式?大多数人对于美团、拼多多、兴盛优选所做事情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尚不清晰。
但消费者确实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好处。联合起来的消费者,对商家有了此前所没有的议价能力,买卖双方的交易流程变了,商品价格的形成机制也被打破了。
团购体现出来的本质,是集合更多的消费者去影响供给端,以获得更低的价格。它的成功运行,一端要服务好商家,让商家做到薄利多销,一端要服务好消费者,让消费者有便宜可赚。
会员制的Costco、美团、拼多多还有最近火热的社区团购、直播带货,都可以算是团购的某种表现形式,只是很少有人从供应链的角度,去观察这些林林总总的创新。
历经数十年,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展现后,团购——C2M的商业模式,从需求端影响供给端的经营思路已经越来越清晰。其发展历程,正是一曲零售结合互联网进步、创新的发展史。
一、Costco的“团购”雏形
Costco通过低SKU、低价与会员制的方式获得成功,并通过自有品牌深度介入供应链,可以被视作最早出现的团购业态之一。
年8月,Costco(NASDAQ:COST)在上海闵行开出中国大陆的首家门店,开业当天仿佛上演了一场大戏:停车需等待3个小时、辖区华漕派出所全员上岗开展安保工作、顾客在店内争抢商品、因人流过多,下午暂停营业……
这种疯狂采购的景象,则与其“量大、质优、价格低”的品牌印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甚至连雷军也曾公开表示,有三家对小米影响深远的企业,Costco就是其一,因为Costco让他了解到,如何能够将高质量的产品卖得便宜。
时间拉回到年,当年9月,第一家Costco仓储店在西雅图开业,自成立之初,Costco就坚持“尽可能以最低价格提供会员高品质的商品”,为此,其战略方针一直是:低毛利率,最大化消费者剩余(consumersurplus,即商家让利给消费者的部分利润)。
紧随战略方针变化的,则是企业内部的规定,熟悉这家企业的朋友可能对以下两条规定并不陌生:
一是针对毛利率的,即所有商品的毛利率不超过14%,一旦超过这个数字,则需要汇报CEO,再经董事会批准(基本很难得到批准),财报也显示,Costco在财年的毛利率为13%,远低于沃尔玛的25%。
另一条则面向供应商,一旦发现商品在别的地方价格更低,则该商品将永远不会再出现在Costco的货架上(这条规定在近来很火的直播电商中也频频出现)。
为此,Costco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严选模式,每个品类只提供两三个品牌,一般不超过四个品牌,其SKU数量一直保持在个左右(沃尔玛拥有数万个SKU)。
一旦确认某个品类最具性价比的品牌无法在卖场销售,Costco会自己寻找供应商生产同类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自有品牌Kirkland的商品大多来源于此。
低SKU可以节省会员的挑选时间,降低会员选择成本,同时也能够从单一供应商那里尽可能多的采购,并通过大规模采购获得供应商的最低价待遇。
因此,Costco的单店销售额非常高,导致其单个SKU的销售数量很大,规模效应同样使其拥有了强大的议价能力,和随之而来的对顾客的低单价。
同时,较低的毛利以及大规模的包装能够帮助Costco实现存货的高周转,~财年Costco的存货周转天数为30天,显著低于BJ’s和沃尔玛。
资料来源:华泰证券研究所
当然,会员制也是Costco发展过程中的另一大关键助力,不过其会员制的成功,本质上仍要归功于:其商业模式确实长期有效地为消费者了提供高性价购物体验。
简而言之,Costco模式可以理解为线下的实物团购形态,以优质低价的商品,通过精选模式提升周转率,进而以付费会员制实现盈利循环。
以过去15年为统计周期,不难发现电商对传统零售业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在此区间内,曾是全美第三大零售商Sears和大型百货连锁J.C.Penney先后宣布破产,实体零售板块基本呈现一片萎靡。
与此同时,亚马逊(NASDAQ:AMZN)市值暴涨了近80倍。
而Costco正是极少数在面临亚马逊等电商渠道冲击下,依然能够维持强劲增长的实体零售企业,虽然市值增速不及亚马逊,但这15年间,其市值也翻了十余倍。
Costco股价表现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二、从服务团购到实物团购
互联网化的团购业务更适合中国,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与限制,本地生活服务团购的发展更加顺利。
在首店大获成功之后,如今Costco已确定将在上海开出第二家门店,并且还将落户苏州、杭州等地。
但对于Costco在华的发展,普遍存在着两种观点,支持方认为Costco模式能够在高密度人口地区复制成功,而反对方的观点,则普遍基于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便利程度。
真格基金合伙人张亚哲就曾表示:“Costco模式跟电商模式不是同一个体量级的模式,未来Costco依然会缓慢的成长,成为一个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必需品,但是人们大量的消费还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
毕竟在团购这件事上,中国的互联网化程度的确比欧美高得多。
年,在饭否网仍在存活边缘之际,王兴在北京华清嘉园的三居室中,向团队描述他所找到的方向——“互联网营销已经从门户网站模式走到了搜索引擎模式,而接下来团购模式必将出现重大机遇,这种方式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很好地融合了营销与销售两个动作。”
广大中小商家一般无力支付巨额的传统网络媒体推广费用。因此,他们多在商家周边学校、社区或者沿街发放宣传广告。
团购网站的出现,解决了商家两方面的问题:商家不需要提前支付大量的广告费,只需要按照销售金额支付一定的推广费;另外,团购网站确实能够为商家带来大量的用户。
将商家广告投入的开销让利于消费者,同时团购网站也可以分享到部分利润,这就是美团(HK:)伊始的商业逻辑。
同时,美团也与海外的老师Groupon走了一条完全相反的路,团购行业的鼻祖Groupon是高毛利、高运营成本的商业模式。而王兴经过摸索和思考,认为团购要做出规模和壁垒,要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低价格的服务;为此,公司做到高效率、低成本;高科技,低毛利。
年3月,美团正式上线,第一单销售的商品是相当小众的梵雅红酒,当时卖出了79份,销售额不到元。
千团大战时期的故事已经被重复了太多次,在此也毋需赘言。但美团之所以能在最后胜出,除了一直以来对现金流重视的战术之外,更关键的是当时坚守服务团购的战略。
年,实物团购发展极为迅猛,很多团购网站将精力放在了化妆品、服装等高毛利商品上,一度将服务团购晾在一边。以当时的竞争对手拉手网为例,年9月,其商品类团购占到总团购数目的80%左右。
而美团的服务团购收入,则一直占到总业务量的90%以上。
在团购大战如火如荼之际,王兴也表示:“我相信本地服务跟商品团购,从根本上是两种不同的电子商务。在商品的团购方面,淘宝聚划算在可预见的未来都是第一名。而我们一开始就非常明确,哪怕现在小,但是要做快速增长的NO.1,而不是一个非常成熟市场的第三、第四名。”
这主要是由平台属性所决定的,服务团购与实物团购的渠道运营、销售模式、管理完全不同,仅仅扮演营销平台角色的团购网站,对商品质量水准和配送环节无法做到有效监管。
尤其在货品管理方面,团购网站短板凸显,这也决定了即便有能力自建物流仓储,依然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
美团股价表现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当服务团购业务雄踞市场后,美团基于本地生活服务的优势推出了外卖业务,资本市场也对其一路看好。
尤其是在年二季报,美团首次实现规模盈利后,其市值一路飙升,已基本稳坐中国互联网界第三把交椅。
不过,市值屡创新高的美团,外卖也逐渐见顶,王兴正亟需找到一条新的增长曲线。现在看来,它所下注的一条核心赛道正是实物团购,无论是对标拼多多的团好货,还是对标兴盛优选的美团优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三、失算的阿里,被放弃的聚划算
主打实物团购的聚划算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如王兴所言,在线上实物团购初兴起时,阿里可谓占尽优势。
在美团上线的当月,聚划算也低调上线,其主打功能即为实物团购,在商家、流量以及价格等团购业务的关键性资源上,“背靠大树”的聚划算有着相当大的优势,“辆奔驰三个半小时团光,颗克拉钻一小时团光”等事例也证明了这一点。
数据同样也证明了这一点,据官方披露,聚划算上线当日成交额仅为元,但截至年底,其总成交额已经超过5亿元。到了年末,聚划算已实现其增长目标,总销售额超过亿元。
但阿里并没有抓住这波实物团购爆发的机会,这既有战术执行的问题,也有战略层面的错过。
在战术层面,年,阿里内部发起了大规模的“反腐”活动,聚划算更是其中的“重灾区”,几乎可以说聚划算内部呈现“塌方式腐败”。
马云在内部会议上表示:“即便不要这个业务,也要守住阿里的价值观。”
最终,查处违规员工28人,移送司法机关的员工7人,原聚划算总经理阎利珉因聚划算招商受贿54万,于年被判7年。
在这之后,聚划算业绩出现明显滑坡。
在战略层面,年之后,阿里电商业务中最大的两个亮点则是手机淘宝(移动互联网)以及天猫(B2C),某种程度上,这段时间阿里业务的核心成长逻辑是“消费升级”,即消费者愿意为品牌付出溢价。
因此,在零售电商市场中,阿里的战略是呈现“上移”趋势的,下沉属性更加明显的团购业务,对于阿里来说仅是一种丰富业务的补充而已。
互联网分析师裴培认为:“淘系电商的‘天猫化’,不仅是出于对京东挑战的回应,也带有浓厚的现实财务意义:淘宝没有佣金,而天猫有佣金收入;入驻天猫的高端品牌有更高的客单价、更充足的营销预算;天猫品牌旗舰店参与各类促销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力,也远远高于淘宝C店和中小B店。”
更何况,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实物团购都称不上是一个足够好的赛道,基础设施不完善,强有力的玩家有限。而轻视实物团购赛道的最终结果是,阿里如今不得不直面另一个强劲的对手——拼多多。
四、五环外主场
拼多多整合了大批被阿里、京东淘汰的制造业企业,通过
- 上一篇文章: 阿里巴巴深度研究龙头地位稳固,直播云计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