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雷军造车

时间:2023-1-26来源:检查鉴别 作者:佚名 点击:

小米汽车目前在和时间赛跑,产业链搭建实在是千头万绪,整车产能只是其中最大一块,远不是唯一。好消息是到目前为止,钱不是问题。

文/《汽车人》孟华

9月1日,小米汽车完成了工商注册,落户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如天前雷军宣布的那样,他亲自担任小米汽车执董和经理。

亦庄和小米渊源颇深,最早的小米智能工厂就落户于此,产能万部手机。舆论紧盯小米造车的进度,雷军这几个月一举一动都是新闻。小米不但是花自己的投资,而且能带动一大批投资。这是继特斯拉上海落地后,“新造车运动”的另一个投资高峰。

项目争夺战

自从3月3日晚雷军宣布造车之后的几个小时,他的手机“炸”了。众多投资人、各个地方政府招商办公室和相熟的朋友,都一窝蜂似的向雷军要求投资、邀请落地、高管推介,甚至只是表达关心。

项目考察只用了78天,下决心上项目之后,小米紧锣密鼓地同时几条线并行推进,无非是招兵买马、寻求产能落地、收购子系统创业公司、打造供应链。简单说,就是组织所有生产要素。

和前面这些事项相比,注册只不过是履行一个法律手续而已,却也是一个工作节点。和苹果汽车6年多原地打转(钱花了不少、专利申请了一堆)相比,小米汽车项目推进已经是很迅速的了。

从起意到初步实施,拢共半年多,但舆论界、地方政府、供应商、潜在竞争对手仍不满意,他们都希望尽快看到花落谁家。

这符合雷军的工作节奏和习惯。作为前“中关村劳模”,小米集团创建前两年,雷军日程密集的时候,“平均一天有11个会议,一顿饭3分钟。”

这小半年,雷军密集拜会走访了众多车企和大供应商,有比亚迪、中国一汽、长城汽车、长安汽车、东风集团、恒大汽车、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集团、北京现代、博世、宁德时代等,相谈甚欢,合同几乎一个没签。

北京、吉林、上海、天津、武汉、合肥各省市政府都在积极与小米和雷军本人接洽,无疑希望生产基地放在自己的辖区。甚至出现了某直辖市市委书记跑到“竞争对手”的地盘上堵住雷军面谈。

总部放在哪里,争夺并不激烈。生产厂就不一样了,只要厂子到手,未来每年几亿、几十亿元税收还在其次,重要的是人才纷纷积聚,供应链将在周边迅速建立起来。

一个大厂,会带动一大堆就业和消费。如此美好的项目,各地向来明争暗斗。这比美国各州争取特斯拉落地的争夺,有过之无不及。

说来也怪,大家似乎都没想到,雷军这个“人生最后一次创业”失败了会怎样,好像舆论默认他会成功一样。

“蔚小理”三个品牌,都是从无到有,品牌是从零建立起来的,品牌树立的过程当然艰辛。

但小米汽车坐拥巨大的流量和认知度,拥有固定的消费群体和一大票忠诚的粉丝。有“米粉”声称,只要小米出第一款车,就会第一时间下单。至少从牌子上来说,小米汽车不是从零开始,这是一个明摆着的优势。

投资圈和汽车产业圈没那么感情用事。不过他们大多也持同样看法,认为小米汽车有很大的成功希望,这和当初乐视、“蔚小理”等品牌面对广泛的质疑不一样。

应该说,雷军过往的创业、投资经历,以及这个人给大家的印象,都有影响。投资创业没有常胜将军,雷军也不是。但他就是给人踏实靠谱的感觉,他的“内向理工男”的人设,行走江湖数十年不倒。有足够的理由判定,他就是本色出演。

理工男成长记

很多人都知道雷军曾是武大计算机的学霸。两年就修完本科学分,在计算机方面展现了惊人的天赋,他编写的《深入Dos编程》在很多年里都是学弟学妹的教材,他设计的程序获得过大学生科技成果一等奖。

其实,这位天才极为勤奋,其成就远不止这些。他写过加密软件、杀毒软件、财务软件、CAD软件、中文系统以及各种实用小工具等,并和王全国一起做过电路板设计、亲手焊接电路板,甚至还干过一段时间的黑客,解密各种各样的软件。

他在金山当副总裁的时候,还亲力亲为,兼任开发部经理,亲自上手编程,而且其作品达到令人拜服的程度。但是,新来了一个愣头青开发部员工,把集成了雷总工作成果的硬盘给格式化了,顺便把备份也给格掉了。自此雷军只好撇开了具体编程的活。

大学时代,他就和汉正街电脑城众多小老板们经常有业务合作,彼此熟稔。因此有人传说,雷军在本科时代就已经赚了万元。不过雷军本人辟谣称,他靠破解WPS,搭配汉卡,赚过元,也包含了各种稿费,毕业时积累到元之多,他觉得自己像半个“百万富翁”。可见江湖传闻靠不住。

不过他很快就陷入财务窘境。汉卡+破解WPS让跟进的某公司大赚特赚,雷军本人并无更多收入,他在上学时成立的“三色公司”很快就入不敷出。

公司里有个他的同学,是麻将高手。“三色”揭不开锅的时候,就派这位老兄去找食堂大师傅打麻将赢饭票,回头哥几个混口饭。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三色”一没钱,这哥们就被派出去当“赌神”。

也正因为这段经历,雷军不主张大学生创业。他觉得,团队里既没资源又没人脉,每天顶着生存压力,很容易垮掉。

当时市面上众多WPS破解版,雷军做得最出色,还顺手加了些功能,仇伯君听说了雷军,就开始强烈游说他去金山。那时雷军在北京某航天研究所工作,已经拒绝了若干中关村公司的挖角。因为他觉得这些公司和自己开倒闭了的“三色”没啥区别。

雷军被仇伯君说动,以为自己去金山就当二把手,没想到是第六人。雷军在金山干了16年,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几乎从未间断。雷军和仇伯君一样,都有点“金山情结”。他俩好像挑战风车的唐吉可德,每天都为生存斗争。

这个“风车”就是微软。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00年代前期的微软如日中天,统治了全球的桌面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而WPS顽强地在微软和盗版office的夹缝中生存,当时企业级用户还未提高正版认识。按照雷军的话说,一照面就被微软打爆了,金山的现金流开始出大问题。

雷军开始带队开发游戏“剑侠情缘”,同时主持开发金山系列软件金山词霸、金山办公、金山毒霸等,当然能养活金山的首推游戏。

这充分证明雷军不单是编程高手、合格的高管,更是出色的战略家。他一眼就能看到出路,而且亲自执行、带队做出产品。当时,马化腾也头痛QQ越来越大的用户群不断吃服务器资源,守着天字一号的用户群坐困愁城,原因就是找不到变现途径。

在电商平台崛起之前,互联网公司活下来大多靠两样:杀毒和游戏。而彩铃、邮箱和增值服务,不过是小打小闹。

金山上市后,雷军离开公司,过起财务自由的生活。他很快就腻歪了这种生活,尽管那时他已经是天使投资人,但他很快决定自己创业,小米就这样诞生了。相隔一年,他成立顺为资本,进一步蜕变成风投VC。

小米手机和汽车切入点相似

小米诞生的时候,苹果已经呼风唤雨,三星手机在中国迅速扩张;而“中华酷联”则濒临分化,二三线手机厂商死伤枕藉。

按照当时的观点,手机市场已经是红海,非常不适合新公司的生存。但雷军看到,苹果以一己之力,规范和重整了供应链,后者的标准化生产程序已经变得成熟,大供应商依赖苹果订单开始崛起,代工业务也迅速标准化。

小米就在这当口进入,以性价比路线开始自己的产品系列,只花了14个月就站稳脚跟,同时开始向高端手机和低端(0元以下)手机进发。

事实证明,这种从中间价格段(名为“性价比”)进入的打法,非常适合小米,也适合雷军的人设,理工直男嘛,先讲性能,让众多电子产品认知程度较高的消费者取得共鸣。工业设计跟上,是后来的事。

因此,产业竞争激烈,并不意味着不能进入,主要在于定位和姿势。而雷军宣布造车,和手机进入点颇有相似之处。

雷军为什么造车?他说白天想出个理由应该造车,晚上又想出个理由觉得不应该造。显然,前者是“不得不为”,后者则是“势不可为”。

尽管有5G加成,但国内手机赛道正在越跑越窄,用户手机更新周期越来越长(目前平均28个月)。小米海外冲量的印度,也因为疫情和印度国内的政治气氛而受到影响,增速减缓。

在高端手机上,小米护城河不如华为。原因在于华为研发力量更强大,Soc(系统级芯片)设计能力更强;而小米寄予厚望的AIoT(AI+物联网)战略基本无效。

反观汽车则赛道变宽。英伟达造出来标准芯片,智能汽车的门槛,特别是车机系统、科技感内饰的门槛都大为降低。电池、电机硬件大企业开始对外提供标准品,造车有点走向“手机化”的趋势。

当然,新能源汽车的BOM虽然比燃油车简化了2/3,但仍然比手机复杂得多。不可否认,新能源化让汽车标准化趋势真正开始发力。

举个例子,蔚来开始造车的时候,高扭的永磁电机采购不到,只能自己研发,现在满大街都是;而电池PACK,当时也是各家自己摸索,现在不管什么电池选择,都有对应成熟的PACK方案。

小米就是看到产业化和供应链开始双双成熟,雷军仍然保持了他的战略敏感。这个决定,其实不难做,他只是更多地考虑风险。一旦下决心,我们看到推进还是很迅速的。很多事,雷军已经想好怎么做了。他没必要重新发明轮子,但要把轮子供应商搞定。

芯片,芯片!

宣布造车的时候,雷军采取亮底牌的策略:10年投亿美元,前两年先投亿人民币。这给人以踏实的感觉,上来就布好了上下限,和贾跃亭那种大忽悠的方式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小米不接受融资,完全自己出钱自己做,毫无忽悠资本进入的必要。

对造车来说,前几年亿不够,现在倒能做不少事。因为经过创业公司的不断摸索,技术路径已经差不多成熟了。

雷军这是在告诉潜在供应商,赶紧来合作,有肉吃。“蔚小理”当时都经历过供应商不信任的情况,在供应规划上格局太小,以至于整车订单一堆,就是缺件。

供应商对小米,不存在这个担心。他们不会保守,而是一拥而上,唯恐吃不到。

这几年,雷军控制的顺为资本和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一直对芯片大举投资。

9月22日,自动驾驶计算芯片公司黑芝麻智能宣布完成数亿美元的战略轮及C轮两轮融资,两轮都由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领投,但具体金额未透露。

8月25日,小米集团收购深动科技。后者专注于为辅助驾驶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应用(感知、定位、规划和控制)在内的全栈软件解决方案。

于年10月设立的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由小米与湖北长江产业基金共同募资亿元,是当时民营产业基金中规模最大的一支。

该基金4年来投资半导体40家以上,其中年就投了芯片产业链公司15家,实际上呈加速状态。车载芯片、芯片设计、自动驾驶芯片、半导体设备等环节都有涉及,不亚于华为的哈勃科技。

小米某高管称,年是中国半导体历史上最好的一年,年因为欧美对中国高科技公司的限制,令头部客户开始真正帮助中国芯片公司去测试,过去一年是国内芯片公司成长最快的一年。

国产替代,正从规划走向现实。小鹏、理想都搭载了国产芯片公司的AI和自动驾驶芯片。自主汽车品牌也意识到对掌控芯片的重要性,高喊要自研。

从今年小米投资的黑芝麻(自动驾驶算力芯片)、云途(MCU芯片)、裕太微电子(车载通讯芯片)来看,已经在侧重于汽车生态的布局。但对造车来说,产业链布局还远远不够。

其实,小米投资的方针与其说异类,倒不如说在阿里和腾讯中间采取了折衷方式。一方面,其投资以稳固小米生态、打通上下游全产业链为目的,对相关企业完成拉拢甚至控制;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向外延伸的投资边界,小米也在摸索新的增长点、新的盈利模式。

造车的人才和技术,都挺难

于造车而言,首要是人才和技术。技术从芯片开端,人才如何在短期内大量招募?

小米汽车业务线疯狂挖人,在今年夏天已经成为社交媒体热门话题。有人统计过小米官方招聘网站以及几大互联网招聘网站上的信息,小米汽车招聘的研发和工程岗人员,平均月薪在30-60K之间,14薪是标配。

小米急聘的自动驾驶规控负责人一职,直接开出了万年薪;特斯拉、百度Apollo、华为、蔚来、小鹏等企业的人才,大都受到了小米猎头的

转载注明  http://www.hzlqsc.com/jcjb/13341.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脱发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