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林教授运用温病学理论辨治脂溢性脱发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比较专业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刘兰林教授从事中医温病学教学、临床37年,现系安徽中医药大学资深教授和教学督导,长期临床致力于温病和皮肤病的研究,擅长运用温病学卫气营血和三焦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形成了以温病学理法方药治疗杂病的临床特色,尤对顽固性皮肤病,如脂溢性脱发等,处方用药颇具特色,治疗病患较多,治病多验。
1、脂溢性脱发
根据脂溢性脱发的病机和临床特点,中医将其归属为“发蛀脱发”、“蛀发癣”,历代中医著作对其有所探讨。目前西医认为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alopecia,AGA)的病因有多种,发病机制尚不明,认为其发病可能与性腺内分泌失调、皮脂分泌旺盛、微生物感染毛囊、局部炎症反应、遗传因素、高血脂及全血粘度增高等多种因素有关。
2、古籍文献研究与资料收集
战国时期《黄帝内经·素问》,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清代唐宗海《血证论》、何梦瑶《医碥·须发》、许可昌《外科证治全书》等中医古代医籍,着重对这些古籍资料中有关脱发的论述进行仔细地研读,并摘抄学习,研讨历代医家对该病的认识。
通过对刘兰林教授临床门诊张脂溢性脱发医案处方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医案处方进行研究,归纳刘兰林教授临证运用温病学理论辨治脂溢性脱发的学术思想及处方用药规律,拓宽脂溢性脱发的中医药诊治思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借鉴和参考。
3、数据挖掘分析
通过文献检索,查阅相关资料,归纳总结脂溢性脱发中西医的研究现状。收集刘兰林教授门诊脂溢性脱发患者的病例处方张,对其中的方药进行搜集整理,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构建刘兰林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脂溢性脱发的数据库,对所有的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运用Office、SpssStatistics22.0、SpssModeler14.1中的Aprior及SpssModeler18.0中的Web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等,从而总结刘兰林教授辨治脂溢性脱发的学术思想及组方用药规律。
根据出现频率和使用频率统计分析刘兰林教授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组方用药规律:①张处方中出现频数≥26次的药物共有30味,其中炙甘草、当归、熟地黄、薏苡仁、制何首乌、茯苓、泽泻、桑寄生、白术、生地黄、侧柏叶、杜仲、山茱萸、补骨脂等药物的使用频次较高。②药性统计:以寒、温、平为主;分别是:寒性药(62味,34.64%,次,28.43%)、温性药(56味,31.28%,次,42.34%)及平性药(46味,25.70%,次,23.86%);③药味统计:以甘、苦、辛为主,分别是:甘味药(91味,50.84%,次,65.04%)、苦味药(84味,46.93%,次,39.49%)、辛味药(66味,36.87%,次,30.59%)。④归经统计:以肝、肾、脾、肺、胃经等为主,肝经(93味,51.96%,次,57.02%)、肾经(55味,30.73%,次,46.95%)、脾经(68味,
37.99%,次,47.55%)肺经(64味,35.75%,次,33.84%)、胃经(64味,35.75%,次,28.79%)。
4、结论
综上,本文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结合文献学方法,以温病学三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刘兰林教授临床门诊张脂溢性脱发医案处方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显示导师辨治该病,以三焦辨证为本,观人体邪气盛衰之变化,遣方用药分别从清利湿热以祛除油脂、补益肝肾以生发固发两方面入手,清利湿热,上焦以芳香化湿之剂宣肺透气,中焦以甘温之剂健脾化湿和中,下焦以苦寒之剂清热利湿化浊。导师重用补血药、利水渗湿药等从肝、脾、肺、肾四脏兼而治之脂溢性脱发,实有良效。
文章来源:
陈其兴,刘兰林教授运用温病学理论辨治脂溢性脱发的用药规律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让你气色润姨妈乖的办法,每位女性都该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