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术后的复发机制及原位给药系统的构建策

时间:2021-5-3来源:并发病症 作者:佚名 点击:

近期,复旦大学蒋晨教授团队在《JournalofControlledRelease》期刊年第期以题为“Postoperativecancertreatments:In-situdeliverysystemdesignedondemand”发表综述文章。

寻找有效和安全的癌症治疗方法已经成为人类医疗保健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外科手术虽然能有效切除肿瘤的大部分实体组织,但不可避免地会引起肿瘤的复发,可能导致术后局部肿瘤复发和转移[1,2]。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必须针对诱导肿瘤复发的关键因素建立适当的药物输送系统。原位给药系统(ISDDS)被认为是提高给药效率、减轻副作用的一种有效的术后给药途径。近年来,已经有多种原位药物递送制剂被开发用于防止肿瘤术后复发(图1)。本文针对现有的原位药物递释系统用于防止肿瘤术后复发的研究进展,以及建立在术后诱导肿瘤复发的原理理论基础上的有针对性的原位给药策略进行了综述。

图1.原位药物递释系统用于防止肿瘤术后复发

常规的术后辅助性治疗,比如化疗或放疗,通常需要高剂量或重复给药。这可能引起副作用或毒性,降低治疗的总体疗效,并且损害患者的依从性[3]此外,对于化疗药物而言,靶区药物浓度低有可能促进癌细胞发生耐药性,导致疗效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原位给药系统具有显著的优势。ISDDS是指将含有一种或多种治疗剂的药物储库直接植入手术切口的给药策略。ISDDS可实现药物的长期原位释放,直接实现对手术残留肿瘤细胞的杀伤或对原位免疫微环境的调控。同时,ISDDS有效地避免了药物的血液循环,增加了靶点的药物浓度,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肿瘤发生耐药的几率,并且降低了其他器官的毒性反应。

另外,原位给药系统的建立也应充分考虑治疗原理,设计出符合治疗目的的递送策略。

肿瘤术后复发是由两个因素引起的:残留的种子和手术创伤引起的免疫微环境等微环境的变化。前者浸润并隐藏在正常组织中,等待复发的机会,而后者则提供了复发的机会[4,5]。

现有的利用原位药物递送系统实现的癌症术后治疗,包括直接杀伤残留的肿瘤细胞(化疗药物、光热治疗剂、工程化干细胞等)和术后免疫微环境的调节(杀伤性T细胞的激活,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减少/消耗等)。可以说,ISDDSs为化疗、免疫治疗、光热治疗等多种治疗药物提供了有效的给药策略,但其构建过程也存在诸多考虑因素,比如:肿瘤术后复发的合适载药量是多少?怎样的药物释药行为是合理的?另外,对于植入剂而言,具有与周围组织相匹配的物理力学性质也十分重要。

总的来说,肿瘤术后治疗及药物递送是一个目前仍需克服的难题。原位药物递释系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思路。但是,载体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本文作者在总结了术后诱导肿瘤复发的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整理了肿瘤术后局部给药系统的设计特点及注意事项,旨在为后续的相关设计提供参考。

本文的亮点总结:

综述了微环境促进肿瘤复发的机制;综述了现有的基于肿瘤术后复发机制的原位给药系统;讨论了原位给药系统预防肿瘤术后复发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信息

Volume,10February,Pages-



转载注明  http://www.hzlqsc.com/bfbz/10788.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脱发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